域瀟拿下莫桑比克最大金屬礦
希望鈦粉能賣回濟南,有意加速“搶礦”卻遇資金難題
8月29日下午,記者見到中午剛從北京趕回濟南的濟南域瀟集團董事長吳濤。他此行目的是就從芬蘭采購一套價值2億多元的采礦設備與合作方洽談。上月19日,他們剛獲得莫桑比克最大金屬礦的采礦證,設備就是為開采該礦準備的。
據他介紹,到時開采的鈦、鋯等有可能賣回濟南。現在的問題是,國內外企業正紛紛到莫桑比克“搶礦”,購買探礦證和探礦都需要大量資金,多年只投入不產出,使仍有心“搶礦”的他們急需流動資金。
面積相當于兩個歷下,鋯藏量可供全球用一年
8月2日,中國駐莫桑比克大使館官方網站上,刊登了其經濟商務參贊處提供的一條消息。消息稱,濟南域瀟集團全資子公司非洲長城礦業有限公司獲得了莫桑比克政府頒發的鋯鈦礦采礦證。這是我國在莫桑比克的中資企業在該領域取得的第三張采礦證,也是迄今為止該國礦產資源部門頒發的面積最大的礦產采礦證。
據介紹,該礦區位于贊比西省,總面積達231平方公里,相當于兩個濟南市歷下區大。
礦區勘探預測顯示,經過對總礦區四分之一優選區域的勘查,已經確定金屬重砂礦物986.8萬噸,其中鋯英石100.2萬噸、鈦鐵礦836.6萬噸、金紅石33.7萬噸、獨居石16.3萬噸,礦物價值約403.9億元人民幣。
“這是保守估計的數據。”8月29日,吳濤再次強調,他們只對總礦區四分之一優選區域進行了勘查,如果更樂觀地估計,藏量應該在2000萬噸左右,礦物價值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近1000萬噸意味著什么?據他介紹,以鋯為例,約為100萬噸左右,相當于全球一年的使用量。
據了解,無論在高尖領域還是在民用領域,鋯和鈦的使用都很廣泛,比如,家里地面上鋪的瓷磚、喝水瓷杯的表面,耐火材料磚,都要使用鋯。鈦的使用也很廣泛,從火箭到眼鏡,鈦都是重要材料。而我國的鋯礦極度缺乏,目前95%的鋯都依靠進口。
聯手他人投資10億開采,鈦、鋯有望賣回濟南
據吳濤介紹,他們對這個礦的運作已經持續5年。2007年,他們從當地一家企業的手里收購了該礦的探礦證,僅勘探就用了3年時間。
目前,這一項目已經被國家開發銀行和莫桑比克政府立項為兩國重點支持礦業項目。域瀟計劃聯合廣西銀河集團共同開發。項目合資公司由銀河集團出資2.5億元人民幣資本金,占有51%的股權,域瀟以項目所屬采礦權入股,占有49%的股權。
“正在為采礦做前期的準備,預計明年上半年就能正式開采。”吳濤說,他此次去北京,是就采購芬蘭的采礦設備與合作方進行洽談。
據他說,僅這套芬蘭設備就要花2億元,包括采礦船、選礦設備等,此外他們還將投資建設專用碼頭,購買輪船等,預計投資總額為1.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0億元。
到時所采的鋯、鈦等礦產,絕大部分將銷回國內。據悉,目前我國是全球用鋯最多的國家,使用量超過全球總用量的60%,且95%靠進口。
吳濤說,其中鈦粉很有可能賣回濟南,因為濟南的裕興化工就是鈦粉的使用大戶。據了解,鈦白粉是裕興的主打產品之一,去年裕興化工新建的年產10萬噸金紅石鈦白粉工廠,是當前中國乃至亞太最先進的硫酸法生產裝置,將使裕興重回鈦白粉行業龍頭地位。未來3到5年,裕興還將采用硫酸法和氯化法技術進一步擴充產能至30萬噸/年。
吳濤說,鈦粉正是生產鈦白粉的主要原料之一。此外,濟南及周邊很多企業也在大量使用鋯。
想抓緊“搶礦”,資金成最大難題
如果一切順利,明年正式開采后,該礦將成為域瀟集團到非洲“淘礦”以來第一個給他們帶來收益的項目。
據了解,創立于1995年的域瀟集團,從2006年開始到非洲“淘礦”,是第一家到莫桑比克開發礦產資源的中國民營企業,到目前為止,在莫桑比克已取得60多個探礦權和7個采礦證。
據吳濤介紹,60多個探礦權多數是從別人手中收購的,這需要投入。
更大的投入是探礦。取得探礦證后,他們委托國內有資質的探礦機構前去莫桑比克幫助探礦。對方會派出一個專家團實地勘探。專家涉及眾多學科,如必須包括水文、地質、化探、物探、鉆探、化驗等方面的專家;專家到位后,他們還要請有資質的施工隊進行鉆孔等,有時探一個礦要打兩三千個孔;然后是取樣、化驗、撰寫報告等。
“探一個礦,光圖紙、報告就有1米多厚。”吳濤說,拿到報告后,他們還要拿回國內進行評審。在評審委員會對報告中的勘探數據進行認可后,報告才有價值。
據了解,目前,正有5個勘探隊在莫桑比克為域瀟探礦。
“費用相當高。”據吳濤介紹,不同的礦,全套程序走下來,僅勘探費用就從數百萬元到數千萬元不等。
收益只有等到開采后才會有。考慮到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的問題,域瀟一般選擇與其他企業合作開發。2010年8月,他們以三個石灰石礦采礦權和1200畝建廠用地入股,與中國水電集團公司及中非發展基金簽訂三方合作協議,共同設立非洲長城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開發這三個石灰石礦。此前,他們還與海南有色金屬礦業有限公司合作,共同開發其擁有采礦權的一個鋯鈦礦。目前在建的項目有4個。
由于這些項目的建設周期都比較長,仍處于建設階段,目前都還沒有產生效益。
在吳濤看來,莫桑比克還有很多機會,他希望提前收購更多的探礦權,對更多的礦進行勘探。“現在探礦證比前幾年貴了很多,”吳濤說,比如,幾乎同樣品質的礦,幾年前他們購買探礦權時只需要5萬美元,現在價格已經到了1000萬美元。“現在不買,過幾年可能就到5000萬了。” 據了解,近年來,各國礦業公司紛紛到莫桑比克“淘礦”,礦產價格也跟著漲了起來。
多年只投入沒有收益,已經讓域瀟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此時,要想進一步“搶礦”,吳濤直言,資金成為他們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
曾賣掉辦公樓籌錢,所賺“洋錢”將匯回濟南
急需資金,但對于域瀟來說,融資渠道又相當有限。
他們手里握著一大把在很多企業看來價值不菲的探礦證、采礦證,如剛取得采礦證的上述礦產,礦物價值達約403.9億元人民幣,而且還在莫桑比克有不少土地等固定資產,但他們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
莫桑比克比較貧窮,只有一家銀行,域瀟根本不可能從他們那里獲得貸款。當地的外資銀行,一般又只貸款給十分成熟的項目。
想從國內銀行貸款,一個難題出現了——— 他們主要資產都在國外,境外資產又無法做抵押。
2009年公司最缺乏資金時,他們不得不把位于濟南高新區的4800余平方米的辦公大樓賣掉,換回急需的3050萬元人民幣現金。去年,他們又把一個探礦權以8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他們與別人合資的一家公司,“這些錢全部投到非洲了”。吳濤說,無論是辦公樓還是探礦權,出售都是不得已的事。
國家開發銀行主動變通的一個做法,讓域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相對成熟的項目的資金問題。
“我們采取‘內保外貸’的模式。”吳濤說,簡單地說就是,國內的域瀟總公司或合作伙伴為取得合法境外投資許可的子公司提供擔保,然后由境外子公司用土地、房產、采礦證、探礦權、股權等作抵押,向國開行申請項目貸款。 據吳濤介紹,他們的一些項目就是通過這種模式獲得國開行的項目貸款的。
這種做法能操作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國開行在包括莫桑比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有分支機構。
但“搶礦”中購買探礦權、探礦證等所急需的流動資金,則無法通過這種方式獲得。
他們曾經找到一些商業銀行,希望對方給予他們貸款,并表示有大量的國外資產可作抵押。結果他們發現,很多國內商業銀行尚未開展跨國支持國外采礦權抵押的政策。“國內幾乎所有商業銀行在莫桑比克沒有分支機構,一方面,他們無法評估域瀟在境外的資產和潛在風險;另一方面,一旦出現風險,銀行將無法根據國內法律處置域瀟用作抵押的境外資產。”吳濤認為,這是很多商業銀行拒絕給他們貸款的重要原因,他們很無奈,但理解。
他希望由對他們知根知底的有關政府部門協調銀行與國開行橫向聯合,由國開行的分支機構負責考察域瀟在境外子公司的資產并辦理抵押,共同提供貸款,然后再由在國內的域瀟總公司或合作伙伴提供擔保。
吳濤說,如果有5000萬到1億元的資金,他們在“搶礦”中會更加進退自如。
據他介紹,目前他們在探的礦中包括鐵礦石,到時包括濟鋼在內的鋼廠都可能成為他們礦的買主,“在同等條件下,我們肯定會賣給濟鋼”。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是投入遠多于收益,在稅收等方面對濟南的貢獻暫時不大。而一旦正在建的項目產生效益,我們總部就在濟南,在國外賺到錢當然會匯回濟南。”吳濤說,到時所得稅等相當一部分稅收將留在濟南。而且他們的項目的服務期都在15年以上,預期收益不錯,因此貢獻將是持久的。
以上原文報導來自以下原文鏈接:http://jnsb.e23.cn/html/jnsb/20120831/jnsb9737485.html